題名: 三國外交使節之研究
其他題名: The Study of Diplomatic Envoys of the Three Kingdoms
作者: 胡志佳
關鍵字: 三國
外交
使節
作者群: Chih-Chia Hu
期刊名/會議名稱: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摘要: 外交與戰爭是國家處理國與國之間政治問題兩個主要的工具,前者是以談判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而戰爭的爆發,則是象徵外交的失敗。三國鼎立之初,如何確保各領轄地之完整,如何強化內部之整頓與建設,是當務之急。於是各國之間的和平相處,是企望,也是必須的。在此考量之下,三國之間外交發展更勝於戰爭。_x000D_ 一般言,外交政策的發展與各政權內部發展情況有密切的關係,如曹魏政權,不論在曹操時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或曹丕以後掌握北方,擁有三國中最多的土地及資源,這些優勢使得曹魏在發展其外交策略時姿態較高,也因為實力雄厚,使其往往捨外交而直接取決於戰爭。反觀吳、蜀,在土地、人口甚至政治資本都不如曹魏的情勢下,往往必須透過結盟來制衡曹魏。但在曹魏勢力趨弱,或吳、蜀本國國勢強大的情況下,這種因現實政治利益而結合的盟約,很容易出現變化。_x000D_ 無論是例行性或是有特殊目的的交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節」的選派。一位優秀的使者,往往能為出使國爭取最大的利益。由於三國分合不定,使節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充滿著困難與危險,所擔負的責任亦較重,是以三國所選派的使臣皆一時之選,口才、反應、文采以及對時局的瞭解為必備條件。自赤壁戰後,在魏、蜀、吳三個勢力互動中,有不少極佳的外交人才在三政權間縱橫。本文希望透過對三國時期交聘史料的爬梳,一方面分析三國的外交背景,另一方面則展現三國時期使節所擔負的外交任務及使節選派的特色。
ISSN: 1682-587N
日期: 2012/09/19
分類:第02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30137.pdf649.88 kBAdobe PDF檢視/開啟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