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竹山媽祖宮歷史的研究-以僧人住持 與地方官對地方公廟的貢獻為中心
其他題名: Clarific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Ma-Chu Gong (Shrine) in Chu-Shan in Focus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Buddhist Abbots and the Local Officials to Local Shrines
作者: 陳哲三
關鍵字: 媽祖宮
連興宮
水沙連保
李宜青
胡邦翰
李振青
作者群: Che-San Chen
期刊名/會議名稱: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摘要: 本文旨在釐清竹山媽祖宮歷史中的若干問題。_x000D_ 先以契書確認廟地由李裕蔥、盧友弘二人所喜捨。至媽祖宮創建年代有五說,但以《彰化縣志》之「乾隆初、里人公建」,最可相信。_x000D_ 次探究媽祖宮名,先有天上宮、聖母宮、天后宮、天后聖母廟之名、連興宮要到光緒八年才出現。所以不是創廟便叫連興宮。_x000D_ 第三確定媽祖宮有僧人當住持,時間約一百四十年,自乾隆中葉到日治初。_x000D_ 可能是清代台灣的普遍現象。_x000D_ 最後論定長、胡邦翰、李振青長生祿位的適當性,認為定長似無惠政,李振青解決水沙連地方竹木放流出口的困難,又增加媽祖宮的收入;胡邦翰貢獻最大,豁免舊欠,減則、沿山一帶一九抽的配入媽祖宮為香油費,都是他努力促成的。當然,沒有巡台御史李宜青的上奏,胡邦翰也不一定能實現他愛民的理念。_x000D_ 李宜青也當受香火紀念。_x000D_ 李宜青、胡邦翰、李振青的惠政,水沙連地方的人民稅負輕、貨物暢,土地迅速開發,地方富庶繁榮,更使媽祖宮香火興旺,成為水沙連地方宗教的中心,也是沿山一帶墾殖的推動者。
ISSN: 1682-587N
日期: 2012/10/05
分類:第06期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30193.pdf987.04 kBAdobe PDF檢視/開啟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