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試論唐代雩祭樂章文賦之悔過責躬主題 |
其他題名: | The Praying for Rain and Its Motif of Repentance in Tang Dynasty |
作者: | 楊曉靄 |
關鍵字: | 唐代 祈雨 禮俗 悔過責躬 主題 |
作者群: | Xiao-Ai Yang |
期刊名/會議名稱: |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
摘要: | 唐代祈雨祀禮,沿襲古制有雩祭。雩祭為常祀,祀昊天上帝,祭風師雨師。 雩祭在圓丘舉行,與南郊祭天同等規格。祭風師雨師,天寶年間由小祀升為中祀。 雩祭配先帝,從祀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成大雩帝之義」,歌功頌德,傳播 「德音」,「樂」諸神靈。雩祭樂章即突顯敬天法祖之主旨。「大旱雩祭而請雨」, 則應急而設,凡諸先代帝王、歷史名人、城隍、山神、龍潭,以及竹林、皋亭、 白石、吳塘、風雨池、海陽神、白帝祠,均可躬禱請祈,甚或遍禱群神,但求時 雨獲報。旱雩之祈,儀式多樣,自朝廷至州縣,卻有「時災系政,人患由君」 之精神為貫穿。君主時時反省如何待人,怎樣順時,「以誠愛人,以德動天,則 交感不違,庶徵時序」,成為唐人祈雨儀式所映現的真正「群體價值」。雩祭用盛 樂「頌德」,肯定「有德」;旱祈「每思禹湯之罪己」,「恐歲凶而及人,甯天譴於 我身。」檢討「失德」,旨在強調「人」對「天」之順應,天人和諧。悔過責躬 在唐人詩文中的反復歌吟,鮮明體現出唐代祈雨禮俗的社會效應及現實意義。 |
ISSN: | 1682-587N |
日期: | 2011/06/01 |
分類: | 第27期 |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