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意識是什麼 ?
作者: 林善雄
期刊名/會議名稱: 二○○九年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
摘要: 意識界定我們的存在與實相,但大腦產生思維及感覺的機制仍然不明(Hameroff 2009)。意識是發生在腦神經元-微管-土撥靈量子槓桿-忌水真空袋-范德瓦爾斯量子倫敦力-掌管蛋白質構象態-量子疊加-時空分開成碳原子核直徑大小的小泡空間內,當實相的某一樣式的同調疊加總數或總質量充裕時,糾結生命及宇宙歷史的非時間性的潘洛斯量子重力使疊加塌縮(迷你黑洞),意識出現,我們感受到我們的存在。致於大腦產生思維及感覺的機制目前雖然不清楚,但還是在量子粒子理論及量子重力論的範圍。意識顯然與量子重力脫不了關係。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相對論直指重力使時空扭曲,而潘洛斯則告訴我們量子重力等效於時間倒置。最近Maldacena(2005)更提出全像原理可使實相二維邊界的量子色動力學QCD(量子粒子理論)與造成幻覺三維空間的量子電動力學QED(量子重力論、弦論)取得關聯,簡言之,全像性使重力幻化為第三維,此新理論或許可以用來進一步詮釋大腦神經元內協調客約所謂非可計算的柏拉圖影響的意識形成機制。Sorli(2008)認為「時空只不過是觀測者透過測量過程,創造出來的重力場內的結構品質。時間存在於只在當我們觀測它時,人類並非存在於時間,而是時間如影隨行於人類,宇宙乃非時現象,意識亦為非時現象,只是心智在感受到時間流,是心智在創造時間。重力是作用在建構重力場的空間量子之間,把存在於重力場內的物質體約束在一起。在EPR思維實驗中,重力場是基本粒子之間的一種直接資訊介質,意識屬於非時間的資訊介質。在基本粒子A與基本粒子B之間並無資訊移動,重力場單純知道它們的自旋」。我們尚在尋找的重力子,它近似使宇宙創生的理論希格斯粒子,而全像性量子大腦能透過量子疊加進入了它們的非域性及非時性的多重糾結世界裡,逆時確認,在塌縮當下,意識呈現單一的幻覺具相世界。人類的意識是生物演化的最高峰,從生物學看,它是有利於人類的存在。以下本篇「意識是什麼?」一文是參考Hameroff (2006)發表在「新興的意識物理學」一書中第六章「意識、神經生物學及量子力學:論三者的關聯性」的內容。 意識,雖然常被認為是由腦神經元中之突觸計算突現出來,但還是沒有說出意識的關鍵特質。潘洛斯‐漢莫洛夫的「協調客約」模型指出:意識是腦神經元內微管的一連串量子計算,在免於脫散及受到防護的情況下,抵達客觀化約的閾值,這個門檻就是潘洛斯量子重力,它可以用來解答測量的問題。量子計算是由神經元/突觸的輸入所「協調的」(故名之為「協調客約」),並透過間隙接合的穿隧輸出,遍及大腦皮質。每一次的協調客約就是一個意識事件,類似於懷德海哲學上的「經驗機緣」,它的發生與腦電生理相呼應。
日期: 2010-06-03T19:19:37Z
分類:佛學與人生學術研討會—佛法、科學與生命教育(2009)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 
Buddhism981121008.pdf1.33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