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 唐代文宗現象觀察 |
作者: | 李寶玲 |
關鍵字: | 文學研究 文宗現象 |
期刊名/會議名稱: | 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
摘要: | 中國文學發展,漢末有了極為重要的改變,文學創作結束了受儒家思想左 右,脫離了以政教角度為主要考量,走入獨立於學術之外的階段,文學從功利性 質轉為注重文學抒情的非功利性質。建安文學建立起重個性、重欲望、重感情, 強烈生命意識的主抒情基調,正始受老、莊、玄學的影響,哲思的注入,文學又 有了一番獨特的興味,加上時代談辯盛行,評鑑文學風氣隨之大開。六朝時人開 始從文人創作作品,回顧並思考「文」的觀念,把「文」與「非文」分開1,而 針對文學作品及作者的鑑賞及批評,著作專書則始於摯虞的《文章流別論》與李 充的《翰林論》,爾後,鍾嶸《詩品》和劉勰《文心雕龍》二書成為中國文學批 評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六朝文學批評的巨擘代表。整體觀之,六朝對文學的討 論,主要集中於作者才性及文章體別兩大主題2。唐代社會對文學的認知,建基 在六朝的基礎上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如何更有效的建立維護正統與秩序,是 唐代主政者不遺餘力思考的重點3,此一議題,透過唐代「文宗」相關現象的觀察與爬梳,將會有一些發現。 況且,越來越多文學研究者則主張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呈一種對話和互補的 關係,把文學研究越來越狹窄的領域逐步擴大,使之置於一個廣闊的文化研究語 境下來考察也許有助於擺脫文學研究的危機之境遇,而適當地分析一些(包括精 英和大眾文學在內的)文學文本也不致於使文學的文化研究者走得過遠。4文學 研究所涵括的範圍與必須考量的問題,絕不僅是關於文本自身的問題而已。所 以,文學的學術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討論文學作品本身,例如關於結構、修辭、 象徵、情節、人物、意義等議題之上,而是要將研究焦點轉向讀者藉由閱讀過程 中,與文本之間互動、交流乃至「再創造」、「再詮釋」的現象。本文希望以唐代 「文宗」當作是一個線頭,將一長串唐代政治/社會/文學現象的問題拉出,透 過五個唐代「文宗」個案,作一觀察。 |
日期: | 2007-05-30T03:14:49Z |
分類: | 唐代文化、文學研究及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
---|---|---|---|---|
cs04tdc002007000016.pdf | 527.04 k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