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語言
dc.contributor.author陳智瑋
dc.date99學年度第一學期
dc.date.accessioned2011-06-24T08:12:50Z
dc.date.accessioned2020-05-22T08:25:02Z-
dc.date.available2011-06-24T08:12:50Z
dc.date.available2020-05-22T08:25:02Z-
dc.date.issued2011-06-24T08:12:50Z
dc.date.submitted2011-07-16
dc.identifier.otherM9801433
dc.identifier.urihttp://dspace.lib.fcu.edu.tw/handle/2377/436-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年由於環保意識覺醒,發覺過去之治理考量只以人為出發點,忽略了對河川生態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致使河川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造成河川生物分布的不均勻或甚至滅絕之情況。因此,在既有的河川治理原則且不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情況下,河川生態復育已成為重要的課題。 全球許多組織及研究機構現行皆認可在自然條件下,應對河川流量進行評估,探討應有多少的水量保留在河川中,以建立河川生態流量需求之觀念,來維持生態系統之完整性。 本文利用生態物理棲地模式PHABSIM估算頭前溪上游支流上坪溪之燥樹排攔河堰上游標的三種魚種之權重可使用棲地面積(WUA)及棲地適合度分佈情形。其運用Q2、Q5及Q10之重現期距洪峰流量與斷面水理結果,配合研究區內標的魚種之棲地適合度曲線找出斷面各分區之流速與水深所對應之棲地適合度指數,得出研究河段中各標的魚種於各重現期距洪峰流量下之WUA及適合度分佈情形。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一、 前言 4 二、 文獻回顧 5 2-1 生態基流量評估 5 2-1-1 歷史流量法(Historic flow methods) 6 2-1-2 水理法 7 2-1-3 棲地法 8 2-1-4 經驗法(Empirical methods) 9 2-2 物理棲地模式(PHABSIM) 10 三、 研究範圍 11 3-1 研究區域 11 3-2 研究魚種 11 四、 結果與討論 15 五、 結論 26
dc.format.extent27p.
dc.language.isozh
dc.rightsopenbrowse
dc.subject生態物理棲地模式
dc.subject棲地面積
dc.subject棲地適合度指數
dc.titleWUA物理棲地模式
dc.typegradreport
dc.description.course生態水理學
dc.contributor.department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碩士班, 建設學院
dc.description.instructor王傳益
dc.description.programme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 建設學院
分類:建099學年度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 
M980143399101.pdf2.23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在 DSpace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